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又包括心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及ECT治疗。
(一)药物治疗:PSD患者常常年龄相对偏大,躯体合并症多,心脑血管病变明显,故神经科选择抗抑郁剂一般遵循STEPS原则,即Safety(安全性)、Tolerance(耐受性)、Efficacy(有性)、Payment(经济性)和Simplicity(简易性),通常选择SSRI、SNRI 及N效ASSA这三类。根据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通常推荐选择SSRI类中的舍曲林和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在SNRI类中选择使用度洛西汀,而在NASSA类中则以米氮平为主。
(二)心理治疗:PSD是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治疗在PSD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多研究报道,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或心理干预,无论是对PSD的发病率或临床疗效都远远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心理治疗所采取的技术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患者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社会学习法、家庭治疗为主。PSD患者常常会出现明显地认知错误,主要有“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选择性消极关注“、”以偏概全“、“过度夸大和缩小”等形式,故在临床中往往更多地会采用到认知行为治疗技术,通过转变患者不良的认知,去改变患者的负性思维,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并帮助患者收获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当然,临床中更多会将几种心理治疗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以获取最大治疗成效。
(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多文献报道证实对于抑郁症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而对于PSD的治疗同样有效。既往临床上多建议在药物单用欠佳时,再联合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更早期联合应用,可能疗效更佳。
(四)电休克(ECT)治疗:ECT多应用于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临床使用相对较少。随着MECT的技术的成熟,目前已基本替代ECT,更多得到临床应用。
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除了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更推荐建立独立的“卒中单元”这一康复模式,即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将药物、心理、物理、运动、护理、评估等治疗措施进行整合,整体性、系统性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无论是对脑卒中的康复,还是对PSD的预防及治疗更加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效益性,值得推广和实践。
孙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