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青少年社交烦恼

发布时间:2016-05-03

人的社会交往,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特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交不仅使人拓宽获得信息的渠道,还能“自知”并“知人”,增长人生的经验。但是,在这样重要的社交活动中,许多青少年却不能自如、良好地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令他们烦恼和焦虑。存在于青少年中的社交烦恼主要有以下四种: (1)羞怯烦恼。这是青少年在社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女性尤为明显。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对陌生人表现出拘谨、紧张的态度,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正被人审视,不能自如地去迎接对方的目光,在谈话中也是心慌意乱,前言不搭后语,面红耳赤,不停冒汗,总怕自己说错了让别人笑话。严重的会演变到拒绝参加各种公共场合的活动,惧怕与他人进行交往,甚至会发展到社交恐惧症。 (2)自卑烦恼。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偏低,丧失自信,并伴有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它会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有些青少年会由于自己相貌上的某点缺陷而感到自卑,他们会因这些而全面否定自己。这种心态表现在社交中就是总以为自己有这么多的缺陷,别人会不会因此讥笑自己呢?还总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觉得别人都比自己优秀,于是妄自菲薄。怀着这样的自卑心理去社交,自然不会成功。 (3)嫉妒烦恼。嫉妒是当别人在某个方面的能力超过自己时产生的一种复杂情绪,有担忧,也有怨恨。在社交中,会对嫉妒的对象采取警惕、防备态度,时时怕对方超过自己;或当他人评价对方优点时,表现出冷漠,不屑一顾,甚至加以诽谤、损坏他人荣誉。此外还会用实际行动给对方设置障碍,看到对方困难就会幸灾乐祸。这既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使自己在社交中处于不利地位,想改变却又无能为力,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4)猜疑烦恼。猜疑就是在事实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主观想像把几个看似有关的事件联系起来,并自以为非常合理。在交往中会表现出非常敏感,对行为举止异常注意,只要对方有一点变化,就会马上猜想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根据自己所认为的“蛛丝马迹”,把本是无关的事情扯在一起,还会将之合理化,冠之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即使明显不合理,也会自欺欺人。 林其根 叶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脑卒中与精神障碍
下一篇:股市心理实战技巧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