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小丽为何退学——写给大学新入校的学生

发布时间:2016-05-03

据《中国青年报》载,绍兴市一名叫小丽的学生,以560分的优秀成绩被西南某重点大学录取,开学后,送她到校的父母刚走,她感到孤独,住不惯集体宿舍,咽不下食堂饭菜,面对远离父母的大学生活,她无所适从,出现了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哭泣、内心空虚、烦躁、无法上课,到校一周即自动退学。周围人无不为之感到惋惜。近年来,因环境适应 不良导致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里分析一下大学一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变化。 一、走出“妈妈怀抱”的孤独心理。近年来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这些“天之骄子”在家大部分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衣食住行几乎由父母“承包”了,是全家重点照顾对象,从来没有动手安排自己生活的体验。因而一旦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常使一些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 二、从“山顶”走下来的失落心理。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往往都是班上的“佼佼者”、“常胜将军”。经过高考激烈拼搏的大一学生,带着胜利者的良好感觉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自己站在山顶“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林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常胜将军”的桂冠不翼而飞,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 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经过10多年的“寒窗之苦”,特别是高考战场的“殊死”拼搏,披着高考硝烟征尘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已达到人生目的,可以给自己放假了。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动心理。 四、面对知识海洋的困惑心理。大学期间的学习增加了各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强调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大大增强。面对这些变化,许多刚进大学的新生感到不习惯,无所适从,产生“无目标状态”。面对知识的海洋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的心理。 五、异性交往中的恋爱心理。大学生正值性成熟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和萌动,对异性的关注和倾慕逐渐增强。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在男女同学接触过程中,用各种方式对异性表示好感,并希望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彼此易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就是异性交往中的恋爱心理。 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本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老师和家长也要及早认识,及时疏导,有效调适,避免类似小丽退学事件的事再次重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理健康的良方——黄金规则
下一篇:探访精神病房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