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畸形大学生伤人

发布时间:2016-05-03

(学生心理卫生是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个体心理上的变态往往从学生期开始,他们多数表现逃避现实,不能忍受批评,对前途充满怀疑、不安和焦虑,结果造成一种观念系统,用幻想代替现实生活,用转换的方式去处理心理冲突。) 余某某出生于姜堰农村,从他记事开始,便有一种非常优越而又值得自豪的感觉,他说什么话,父母都会依着做;想做什么事,父母从未阻拦过;需要什么,父母总会想方设法去办到。他母亲回忆首,余某某小时候,邻居小孩推了他一个跟头,他回推了对方一个跟头还不解恨,非得要父亲去教训对方不可。父亲那敢不听儿子的话,违心地骂了邻居小孩,并背着余某某打了一个响巴掌,意思是打了对方,余某某这才甘心。 6岁那年,余某某进入村小学读书,他依仗父亲是厂长,母亲是小学老师,无所不为。女同学跳绳、踢毽子,他跑过去破坏捣蛋;男生课间活动,他总是要争个“第一”,从来不会让着别人。同学们常常告到老师面前,而老师碍于他父母亲的情面,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说,余某某未受责备,因而非常得意。回到家里,余某某常常对父母说说委屈,父母忙跟着赔不是,甚至教育他,人家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人家骂你一句,你骂他两句;反正不能吃亏,告诉老师也没有用…… 余某某四年级时,父亲第一次打了他。起因是他当着亲朋多人在场的情况下,用下流语言骂母亲,而且不肯认错,父亲一气之下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下可惹怒了余某某,他负气离开了姜堰老家,来到泰州姑妈家中,一住就是十几天。姑妈苦心相劝,他就是不回去;父母三番五次来接他,他坚持不回姜堰。父母没办法,对他发誓、写下保证,保证今后不打他、不骂他,余某某才肯回家上学。打这以后,父母随其所欲,听之任之,对他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不敢过问督促,完全没有限制和约束。 总算熬到余某某小学毕业,父母亲暗自庆幸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然而时期内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情让余的父母心凉了半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老年人,您过得还好吗?
下一篇:奇怪的强迫行为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