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已经来临。在这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许多大学生出现犹豫彷徨,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询问父母亲友,有的请教老师同学,更有部分同学走进了心理咨询室,进行择业咨询。他们的共同问题是:本次“列车”已到站,下一个目的地又在哪里?失去了目标,使他们心理失去了平衡。 其实,当你询问别人“我该如何选择”时,别人能告诉你们适合去干什么;可是如果自己对自己一无所知,命运要靠别人来领引,这总是一件让人汗颜的事。为了自己能顺利地步入成功之道,尽早制定一份“职业生活计划”十分必要。 心理医生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自我测评。通过自我测评,获得有关自己的价值观、技能、能力、兴趣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个体的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 2.职业探索。你应当仔细分析一下,你有意从事的职业类型,收集有用的职业信息,包括职业种类,职业所需的技能,如何获得培训;有哪些特征与你的技能、价值观、兴趣等有关,最后可以从对职业的一般情况开始了解,逐步转入对职业适宜性的更个体化的考察。 3.现实性检验和决策。你应当对某一职业与你的个人和专业目标是否相符作出评鉴。在这一过程中,你应当把自己受教育的经历与职业相关的经历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价值观、技能和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在检验你的决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你的学业、专业或职业计划。 4.实施。在这一阶段,重点是全力以赴去尝试自己的职业计划。实施决策宜早不宜迟,没有行动的决定,等于虚无,毫无意义。 5.阶段性的回顾和评价。你应当根据自己不断变化的价值观、技能和兴趣,作出回顾、调整、修订和补充。你可以对上述四个步骤中的任何一步骤加以回顾和评价,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跳槽、转业、终身学习,都是帮助你获得更好发展的手段。 “当你不知道码头在哪里时,什么样的风都不会是顺风。”大学毕业生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才能鼓起人生的风帆,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张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