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强调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同时并不否认和忽视生物和理化的致病因素。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病、溃疡病和糖尿病等还同遗传、体质有关;过敏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作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是溃疡病灶形成的直接原因等等。但是,由于心身医学对病因的认识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因而对这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有不同于一般的处理原则。另一方面,因为心身疾病从生理功能失调发展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时,病变并非都是可逆的,所以心身医学并不排斥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必要的药物,甚至手术治疗。同一般处理所不同的是,心身医学更重视以切断和消除致病性心理社会因素为目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范围很广,方法多种多样,如心理咨询、暗示疗法、催眠疗法、放松训练、行为疗法、生物回授以及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术,对心身疾病也都有良好的疗效。上海中医院研究所气功研究室曾用双盲法,做过一次很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证明暗示性心理治疗和气功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肯定的疗效。 心身疾病的治疗是从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积极性出发,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功能的自我调整,切断形成心身疾病的恶性病理循环,重新建立起恢复健康的生理循环,这样才能算是痊愈。因此,各种有效的心理治疗都不是外界强行干预的措施,不会像药物那样可能出现副作用,或产生耐受性或成瘾,也不会像手术那样造成组织创伤、疼痛,甚至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事故等等。 除此之外,心身医学不仅治疗了躯体疾病,而且经过心理治疗改变了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这对增进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群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深远的意义。还有,心身医学可节省药品和其他医疗费用,也是值得重视的。 王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