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怎么办?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回避?不同的态度以及由态度决定的应对方式,会对我们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承担着较重的学习任务,是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的高发阶段。我们知道,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影响着一个人对应激事件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它除受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影响外,还受年龄、个性、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应激强度,维护身心健康。 应对是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调动自身内部或社会资源对该情境做出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过程。积极应对方式是: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找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地认识所面对的压力,寻求社会支持,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情感。消极应对方式有:逃避、离群、发泄情绪,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依靠别人解决问题,等待时间改变现状,幻想可能发生某种奇迹等来回避应激事件。 高中生的压力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如考试焦虑、学习负担过重和升学压力,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和不恰当的态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焦虑等症状。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正确的方式面对,能合理地评价自己、悦纳自己,表现出较强的自控能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缓解应激可采用与人谈心,倾诉内心烦恼,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应对;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累积,心理冲突加重。有调查表明,与男生相比,女生采用依赖别人、好幻想、被动应对的方式多于男生,分析这种现象,可能与女生更为敏感、羞怯、好幻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不愿表述等个性特点有关。 人的个性特征由先天秉赋和后天经验积累所形成。有报道,情绪不稳定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外向者好交际朋友,多灵活、随和、乐观,这类人对应激的缓冲能力较大。因此,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可根据性别特点,重视自我个性的塑造和成长。 庄彬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