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剧变,尤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及第一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性心理均会发生很大变化,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短暂疏远期。在青春发育初期一段较短的时期内,中学生常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尤以女生表现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中学生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甚至对异性反感。这一时期大约会持续1年左右,他们在互相接触中便结束了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地打闹嬉笑的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疏远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往来。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阶段男生会嫌女生娇气、胆小、气量不大;而女生则讨厌男生粗野、淘气、不懂事。 2.对长者敬慕期。在青春发育的中期,中学生常常会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文艺、体育、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仰慕爱戴,而且会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止,以致入迷。 3.对异性向往期。青少年随着身心两方面的不断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发育产生了好奇并渴望了解性知识。随着性发育的日渐成熟,中学生常常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触,或在各种场合中,想办法吸引他(她)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中学生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很强,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疏远甚至绝交,但这以后,男女少年很快就产生了一种彼此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如喜欢一起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这一时期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出现中学生恋爱等不良倾向,甚至把功课、集体活动置之不理。当然,正常的男女往来是应该被接受、被鼓励的,对异性有好感也不等于谈恋爱,青少年应正确把握。 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