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智力测验结果代表一个人现有智力,绝对可靠 通过智力测验可以来判断一个人目前的智力水平范围,但完全根据一次智力测验进行诊断是不可取的。智商只供临床诊断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惟一依据。同一智商分数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被试者其蕴含的意义也不同。而且,受试者的实际智力表现也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受试者配合与否,情绪状态的好坏,对测量所抱的态度、所持的期望,测试时环境的安静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对智力测验结果的解释,应采取客观的态度,除了要了解智商外,还应根据社会适应能力、实际工作的能力、结合学习能力、生活处理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误区五:智力测试是衡量儿童智能的惟一标准 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把智力测试所得智商高低看作衡量儿童能力的惟一标准。这种智力观点虽然可以说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因为目前的智力测试并不涵盖创造力或艺术天分的测试。作为家长,既正视儿童的智力水平,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低估孩子,而把它作为一项可以通过耐心教育,特别是模仿能力的加强和思维程序的延伸,而得以加强的潜质。智力测试可能判定一个孩子迟钝或智力障碍,而没有考虑孩子尽管做不好智力测试却有其他的重要能力加以弥补。如果相信智商测试的得分是孩子一生成就的预言书,这样,孩子要想摆脱这种分类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会变得很困难了。(下) 庄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