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一些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笔者认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一、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是其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称为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之所以说是“关键期”,是因为,在0~2岁左右的儿童与看护者可以发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联系。儿童与父母若不能正常经历这个阶段,相互之间的这种亲密联系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尽可能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二、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已日趋成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对周围社会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需要保护。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她解除网瘾,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才以学习为借口在外面上网,以找回自我。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在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 三、亲子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现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 耿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