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各大学校里一时人声鼎沸。与十年前大学生报到时相比,现在的报到大军里除了学生外,还有一支家长大军。他们怀着喜悦和担忧的心情为成年的孩子打理着一切手续,从行李托运、签名报到、到打扫卫生。有的家长甚至请了小时工来帮忙。但开学不久学子们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烦意乱、自信丧失……心理专家把大学新生的这些不适反应称为“心理断乳”反应。 进入大学的高中生,许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种对父母的心理依赖关系被切断,如同小时候的“断乳”,而且内涵更丰富。这次“断乳”是青年人在生活、学习、心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的调整和变化。许多父母过分宠爱孩子,没有提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误以为爱可以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往往加剧了孩子的“第二次断乳反应”。升入大学后,学生能感到明显的变化:与以前的中小学比起来,大学的文化模式有一个巨大的转变,没有老师具体地告诉你该看什么书,该做什么题,也很少有人督促和检查,生活各个方面都要自己来操心,自己对自己负责。可能不再是优秀者,同宿舍的同学还可能会出现摩擦,这些都冲击着大一新生的感受。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最初的适应与调整能力会影响整个大学的生活,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过好断乳期对大一新生来说非常重要。 大学新生的心理断乳期问题,在国外早就受到高度关注。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斯滕伯格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性智力的一部分,而对于人生发展更加重要的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却大大不够,所以才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都是同龄人,经历简单而相似,要怀着一颗开放的心灵,接纳同学,进入同学圈子,从而找到归属感,消除孤独感和空洞感。对于失落感,要辩证看待,身边有优秀的同学可以学习,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学会自我激励,做事不怕失败,失败正好帮助调整方向。要养成不拖延的习惯,以前做事有师长催促,现在要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与同学互动中,逐渐培养起健全、独立的个性。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