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让家长犯愁的小学生:突然拒绝上学,要求呆在家里,你只要一跟他们提上学,或者送他们到学校,他们就开始局促不安。任你怎样逼迫,孩子不是死活拗着不去,就是到学校后没多久又跑了回来。这些孩子往往还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等表现,为此曾多次做过全面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采取治疗症状也未见好转。那么孩子是否在装病?为什么孩子在家看电视、玩耍时跟正常人一样,但你一让他们上学,或领到校门口,他们就这痛那痛,又吐又拉,一回到家,又跟好人一样,也不说哪儿不舒服了。检查可见,这些孩子疼痛部位、性质比较含糊,时有时无,每次发作都与上学有着密切关系。而此前他们上学积极主动,从无旷课逃学记录,而且学习成绩都是中上等,也无迷恋上网或不三不四的人引诱。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儿童学校恐怖症。多见于7至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分析原因一是内因: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二是外因: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常期望过高,往往超过儿童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恐惧感。 治疗时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引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当不肯上学的原因找到后,父母、老师、医生应共同制定一个治疗计划。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肌肉松弛疗法是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反复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症状。平时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自卑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严格,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生活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 顾小扬 200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