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读武打小说,老师傅教徒弟时总说一句:“千万别和对手谈感情!”。当时实在不解其味。心理学现己阐明:有了情感,你心中的标尺己不再准确。情感夸大性是指在喜欢一个人时会夸大对方的优点,在厌恶一个人时会夸大其缺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带有色眼镜看人”。实际生活中,当爱上一个人时,对方就全是优点,仿佛是天仙下凡,光彩照人,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嗔,无不闪现无穷的魅力。“情人眼里出西施”,甚至对方的缺点也变成了诱人的长处。相反,人们面对嫌弃的对象时,再多的优点也视而不见,好像浑身上下全是缺点。这种夸大作用还会变化,追求爱人的时候,难度愈大则夸大作用愈大;同样遗弃对方的时候,越是甩不掉则嫌弃感越盛。 我们在情感生活中常受到情感夸大性的影响。小陈是初二学生,在与一位女同学接触中双方产生好感,常常一起复习,一起上学。双方家长发现两人关系太过亲近,于是限制两人交往,小陈的父母还决定将小陈转校。小陈觉得父母太无情了,从此,两人见面困难,但彼此更加思念,想尽各种方法约会,并互相海誓山盟。无奈之下,双方家长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方法,派专人看管。女同学屈于压力而答应暂不来往,但小陈认为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她那样的知己,几次吵闹毫无结果,最后写下遗书,乘家人不备,服下了一瓶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险,家人也没有了主意,不得不送医院来咨询。女同学有多大的魅力值得小陈为此殉情?爱的情感夸大性是否起了主要的作用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小陈及父母在医生的帮助下达成了一致协议:父母不再过多干涉小陈与女同学的来往,但小陈和同学要向父母保证,两人不得发生过度亲密的行为,并且上学期间不谈婚嫁,同时,鼓励小陈多与其他同学特别是异性来往。半年以后,小陈和父母来院复诊时告诉医生,当时自己太冲动与幼稚了,他和同学仍然是好朋友,但他己不再“非她莫娶了”。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