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40岁。性格急躁、好强、固执、心胸狭窄、多疑多虑,做事犹豫不决。平时体质较差,一年前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术中无明显不适,术后自觉无力。上班后听同事说起肌瘤有癌变的可能,就开始紧张,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出现失眠、胸口不适。至综合医院看门诊,配服舒乐安定和谷维素,夜眠好转,但表现为烦躁不安、易发怒,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不关心、不照顾她。对外界的兴趣降低,但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时有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心情烦躁、怕人打扰、怕声音刺激,甚至怕看电视。担心自己发疯、变傻,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王女士于一个下雨天由爱人陪同来到了心理科,医生给出的诊断是“焦虑症”。 其实王女士具体的诊断是“焦虑症”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一般来说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性格。焦虑性格一般会呈现以下三种特质,即完美主义倾向;自卑倾向;疑病倾向。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的担忧,其特征是过分和不切实际的担忧,并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和情绪障碍,包括震颤、肌肉疼痛、坐立不安、失眠、出汗、腹部不适、头昏眼花、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和敏感。其具体症状包括: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生过强,对未来产生莫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常驻机构同时存在。 广泛性焦虑的诊断明确后,可选择性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或两者兼用。王女士住院治疗25天后,由其爱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办理了出院手续。 陈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