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态度与结果

发布时间:2016-05-03

人人都有得病的时候,且多数人对得病持悲观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因患病而悲观者,应转变观念。得病确实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必定与死亡相联系,也不一定会把我们从有价值的社会生活中排除出去。由于身体得病,以往所熟悉的世界就变成了病态世界,这种情况才是不幸的。如果我们坚持抗争,情况就会完全改变,就能在疾病中看到崭新的未来。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疾病可以使我们陷入悲观和孤独的深渊,也可以帮我们打开通向健康和幸福的大门。梅宜由于肺结核而住院的时候心情非常悲观,但他后来重新认识了疾病,并完成了《存在心理学》的写作。麦恩通过他病危的生活体验,看清了自己在生与死斗争中的状态,写出了《魔鬼之山》一书。宗教学家岸本由于癌症而面对死亡孤独的时候,更深的了解了自己的宗教观。这些事例的发生都绝非出于偶然,一个人如果能够由弱变强战胜困难,那么他就表现出了人生的充实和幸福。 佛教修行的人,生病时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者认为,人生是无常的,朝如青丝暮如雪。生病是我们预料不到的。第二境界的人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但如能不生病,就能多做点事了。纵使生病,身虽苦,心却不苦,生病是因缘果报,早来早消吧。第三境界者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地、水、风、火组成,所以我们能感到痛苦。 中国前足球教练米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在此我想对大家说,“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常常与我们的态度有关,积极态度可以减轻病痛”。 陈爱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教你认识焦虑症的症状
下一篇:心理医生漫谈情与欲 十、基本欲望之二:性欲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