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男,20岁,大一学生。来访时情绪低、表情痛苦、紧张。一进门就说感到生活很单调、很没意思,反复问医生他会不会发疯,是不是已经接近精神分裂的边缘了?能不能治好他?在医生的引导下他接着讲述了下面一些情况:上周班主任老师讲学校前几年有几个学生先后患了精神病,小钱听了以后,越想越感到自己的情况和那几个精神病同学的情形想似,甚至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已经“充满了许多疯狂的想法”,成绩也不好,跟男女同学都谈不拢,成天沉默,害怕自己会成精神病,夜夜失眠,觉得大学生活真没意思,学习课程学起来又枯燥又吃力。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不如意,入学后,班上有一个同学处处压他一头,好像故意在跟他作对,有时甚至于想“不如死了的好”!非常痛苦。 医生根据资料,向他介绍了大学新生的情况,大学生活表面上看比中学自由度大,压力小,其实真要学得“合格”,有时比初中和高中都更为繁难和紧张。在学习方法上与高中相比既有共性,更具特殊性,应当多请教优秀的高年级生和老师,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医生也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他介绍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学会像一个成人那样去面对生活和学习。随后进一步分析老师之所以讲极个别学生精神崩溃的原因之一,其主观动机是提醒新生们不要由于对大学学习条件的误解而整天混日子,也是告诫同学应正确对待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可是对于小钱来讲,效果却相反,使他增大了心理压力,还意外地诱发和激化了他的心理矛盾。接着从事实出发,启发他消除对同学的疑虑,抹掉其心理上的嫉妒阴影,帮助他分析了“疑心生暗鬼”的消极心理暗示,并建议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面。告诉他,急躁无济于事,害怕更是无益,时间能磨平所有的不适应,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逐渐适应环境。最后,医生还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不会就这样走到精神崩溃的绝路上去。关键是要学会认识生活的美好,懂得欣赏它的美好,而学习、创造、积极进取,正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完成整个疗程以后,小钱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两个多月后医生又见到了小钱,询问情况时他说自己最近参加了篮球培训班,每天早晨都去训练,跟许多本系和外系的同学都交上了朋友,学习上也有很大进步,完全能适应大学生活,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也不使他害怕了,更没有过去那种认为自己会发疯的疑惑了。 点评:焦虑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包括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或灾难、或需要付出特殊努力加以应付的东西。如果对此无法预计其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或予以解决,这时心理的紧张和期待就会促发焦虑反应。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就成了焦虑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采用认知疗法为主,关键在于使其从自卑和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认清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暂时不适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缓解其恐惧心理,体会不安心理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克服的方法,最后引导他分析认识到自己决不会“精神分裂”。 (声明:所有案例均经技术处理和患者同意,其余人请勿联系对照。) 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