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强迫症专题讲座14——

发布时间:2016-05-03

两难的境地 强迫症患者的内心常常是很痛苦的,一则在于他们的痛苦常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二则在于他们常常处于心理冲突之中而不能整合,陷入两难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门诊有一个患者,是一位教师,有很强的道德感,他遇到的问题是每当年轻时髦的女性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都会紧张。他说不知道自己应该看衣着时髦的女性,看了觉得自己不道德,不看觉得自己对别人不尊重。看也不好,不看也不好。所以他很焦虑。当他不知道这种症状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他在这样的焦虑中生活了十年。他努力的想摆脱这样的状态,但未能成功,因此也妨碍了他社会交往,快四十岁的人仍然处在未婚状态。 还有一个患者,是一个工程师,有很强的责任感。每天出门前必然反复检查水龙头、电源、门锁等等,他害怕出一点点错误。即使如此,他还是每天忧心忡忡的,担心家里会出事。问他检查了那么多次,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呢。他说可能检查的不够。问他检查多少遍,就可以不担心了。他苦笑不作答。因为他的经验告诉他检查的再多,也不能解决内心的担心。所以,每天早晨他总会思考检查与不检查,苦恼中影响了一天的情绪和工作的效率。 有这样的一幅关于强迫症的漫画,在患者面前同时开着两扇门,第一扇门写着,选择你会不幸;第二扇门写着,不选择第一扇门,你也会遭遇不幸。患者偏偏又必须在这两扇门选择,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选择啊。漫画的标题写着,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病症。这幅漫画是对强迫症患者陷入两难境地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生活中很担心遇到两难的选择,“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一些文学作品为了引起观众的深思,而故意设置了两难的选择。但是强迫症患者经常是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两难的选择,在这种非A非B的选择中,将自己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患者设置的两难的选择往往是带着很强的个人色彩,别人又难以理解。而患者这样的思维模式和他们的性格以及内心非理性的核心观念是相联系的,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将患者从两难的境地中解救出来,在心理治疗中应该从改善患者自身的认知出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老年心理系列讲座(19)
下一篇:谈不同性格孩子的因材施教③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