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千秋功过话饮酒

发布时间:2016-05-03

酒作为饮料进入人类生活至少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古代文人对酒多有赞美之辞,将饮酒的好处纷纷道来。酒能展才华,“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酒能抒情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能壮行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可助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酒又能解忧,“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既如此之妙,无怪乎皇家要饮酒,“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军中要饮酒,“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民间也饮酒,“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时至今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之风有增无减。电视上酒广告年年翻新、铺天盖地而来;酒楼中酒民们频频举杯、飘飘欲仙而去。不法分子为谋暴利,于是假酒粉墨登场,出了人命,激起众怒,纷纷喊打。 假酒有毒,令人痛恨,真酒就可以大量饮用吗?请听一个乐极生悲的实例:某老太太70大寿,亲友皆来赴宴庆贺,饮的是上等白酒。席间9岁的外孙吵着也要喝酒,众人便不顾其父反对给他酒喝。左一口、右一口,还真能喝,在大家的夸奖鼓励声中,小孩越喝越起劲,饭后片刻便去外婆床上睡觉。下午家人发现唤不醒他,认为他“醉了”,过会儿会醒。谁知到了晚上小孩不但未醒,且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唇发紫。急送医院,诊断为“急性深度酒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这真是饮酒原本为喜庆,反误了卿卿性命。 既为真酒,何谈中毒?又何至于夺人性命呢?我国古籍《饮膳要正》中对酒是这样评价的:“酒味甘平,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杂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表生之源。”现代医学发现,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它并不含有修复人体细胞的营养成分,仅能产生一定热量。酒进入人体无须经过消化,可直接由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完全吸收,迅速进入血液而分布到体内各组织脏器中。酒可与体内一种卵磷脂的物质结合沉着于组织中,而脑中卵磷脂最丰富,故酒的毒性主要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对酒最敏感,如果酒精的毒性刺激作用过强,可抑制脑干中延髓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而死亡。一般而言,当人体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量达50毫克便有微醉表现,到400毫克以上可达深度昏速、直至死亡。 卞加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青少年吸烟易患抑郁症
下一篇:酒后为何吐真言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