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酒后为何吐真言

发布时间:2016-05-03

王师父三代单传,而立之年喜得贵子,官升一级,真可谓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儿子满月那天,家中高朋满座,大摆宴席。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师父那天特别开心,在众亲友的祝贺声中,频频举杯,越喝越开心,酒过三巡,已显醉态。只见他时而“豪言壮语”,口出狂言;时而“慷慨陈词”,高谈阔论;时而痛哭流涕,怨天尤人。此时的他,也许连自己是人是仙都不知道了。“酒后吐真言”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酒后为何会吐真言?首先得了解一下人的意识结构。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意识结构分为三层: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又假设人的意识活动是三种人格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起初受到压抑的情感、幻想和欲望的贮存库。 “自我”既可感受内心环境,又可感受外部世界。其作用就像监察员那样,把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比较原始的本能欲望,封锁在潜意识之中。“自我”作为人格的主要部分,它有能力判断什么事可以做到,什么事办不到,哪些欲望可以得到满足。“自我”也有能力对付来自各方面的危险。焦虑则是一种警告信号。它告诉自我何种危险迫近。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人在未喝酒或喝酒适量时,“自我”这位监察员忠于职守,认真执行任务,“自我”、“本我”和“超我”这三种力量,各司其事,一个人就会处于心理平衡状态,精神世界是宁静的,言语是清楚的,行为是得当的。 当喝酒过量时,“自我”这位监察员被酒精麻醉了,放松了警惕,“自我”的监察、稽查作用减弱,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不能承担其原来的任务,“本我”“贮存库”中昔日受到压抑、被监察的情感、言语、欲望则乘机而出。此时面对强烈地寻求表达、积极地要冲出来的“本我”,焦虑发出了警告的信号,要告诉“自我”出了某种差错,“自我”意识到危险的到来,想竭力阻止去恢复往日的平衡,但此时的“自我”由于酒精作用,已力量微薄脆弱,力不从心,无法阻挡“本我”的冲击,只好“放任自由”,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同理,面对着火山爆发式的“本我”,“超我”由于酒精的作用,也失去了往日的督察功能,无法阻挡“本我”的冲击,第二道防线也被冲破了。于是以前受到压抑的情感、言语、幻想和欲望,那些所谓潜意识中的“见不得人”的东西,就活灵活现地出现了,就会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酒后吐真言。既能助兴,亦能扫兴,既可使“李白斗酒诗百篇”,又可使“酒仙横卧街头”,因此劝君饮酒适可而止,免得酒后失言。 张宝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千秋功过话饮酒
下一篇:腹泻与心理有关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