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家中有考生的家长当然会特别关心,想到孩子数年苦读,希望高考能发挥最佳状态,考出理想成绩,家长考前应该做些什么? 我认为考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基础;考前与考中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关键。越临近高考,考生的心态调节越是重要。考生的心态调整和正常水平的发挥,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扔掉家长的“急切心”,增强考生的自信心。临近高考,家长常认为自己应全心全意地为孩子服务,不停地问寒问暖,不停地叮嘱,如果一直这样做无可非议;相反,如考前猛然变得关爱有加,就会制造异常紧张气氛,易造成考前焦虑。家长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以平常心看待考试成绩,引导考生不要太急于考虑考试结果。这时关键是调节好心态,增强考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考生的灵魂、成功的支柱;如果没有高考成功的自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 2.家长要扔掉“虚荣心”,切忌伤害考生的自尊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家长的情绪,甚至自我价值。有的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目标,非常希望孩子能超常发挥,让自己挺直腰杆子做人。孩子希望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作为家长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扔掉你的“自卑心”,促发考生上进心。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单纯以成绩来衡量,家长不要单以孩子的成绩好与不好评价孩子的能力,即使成绩不好,也不能有自卑心。因为自卑是一种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心理状态。如有自卑心,就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作为家长要促发孩子的上进心。 4.扔掉你的“不顺心”,让孩子进入良好心态。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假如你有不顺心的事,请不要影响孩子。家长的执着、坚强、冷静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考生即将参加高考,总会产生一定的考试焦虑,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会对考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适当地做些放松运动、听音乐、积极自我暗示、深呼吸,家长主动与考生进行心平气和的谈心、交流,会减轻考生的焦虑情绪;如考生无法放松,焦虑越来越重,家长应尽早找心理医生为考生作心理治疗,让考生尽快进入良好的迎考状态。 刘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