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尤其令人震惊和关注的是,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原因: l.个人心理因素:青少年心理发育本来就不成熟,自杀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具有自卑、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心理闭塞等人格特征。有的就是抑郁症患者,其中偏执性人格也多,常会导致青年人对事物产生歪曲的认识以及消极悲观的情绪。再之,青少年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是使他们产生轻生念头并最终走向自杀的原因。自杀行为实际是一种自私的不计后果的表现,是对现实的逃避。 2.教师因素: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缺乏足够地认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明显不足,加之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不平等,平时教师只重视应视教育,迫于外界的压力,常常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或教师不在意地指责学生“你真笨”、“你这个同学智商有问题”等,极易损害学生的自尊。 3.家庭因素: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制定过高标准,以致孩子在家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此外,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还有的家庭成员之间不和或父母离异致不完整家庭,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刺激,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不安全感等心理,形成不健全人格。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贫富差距、竞争压力、恋爱关系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及刺激,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会产生严重压抑、焦虑、紧张、恐惧而轻生。 市心理卫生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