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免不了“新闻风波”的冲击,发生在身边的事,会对个人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非典应激、儿童青少年悖逆难教,到大学里的“双困生”现象,再到名校高才生硫酸泼熊、跳楼弑母事件,再又有数十刀打造天下第一美女,还有近期网上“木子美风波”等等,许多人觉得世事难测。那么,人在此时,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分析这些风波时,学会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科学模式和客观的视角。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的成长与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共性及通常所讲的人性,但人的心理状况离不开儿时的教育,家庭的影响,这里更强调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应对方式,以及气质、性格、能力等的结合体即人格。不难理解人格有问题的人往往会做出“出格的事”。再者,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谁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问题,这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与社会互动而产生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本身也在变革,各种观念越来越混杂。在这样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中,只要没有深层问题,如犯罪,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活法,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而无需担忧对自己的威胁。 其次,“新闻风波”和时尚文化总是绞在一起。它们总是变着花样、以标新立异、离经叛道的行为,再通过炒作后来吸引社会关注。媒体利用事件,事件利用媒体,满足的是大众的好奇心和一定人群的窥私欲。 另外,积极“自助”也十分重要。学会表达内心的需要与感受,把无助、不满等情绪及时发泄出来。不要闷在心里,担心别人嘲笑自己懦弱。可与朋友沟通,交换看法,彼此间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在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医务人员会提供常规的心理咨询,可主动向医护专业人员咨询,获得专业指导。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面对各种“风波”的侵袭,心理健康和生命并非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脆弱不堪,相反,健康向上的心灵力量所拥有的顽强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表现出来——只要你有一颗学会思考的心灵。“风波” 冲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自己。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