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一种奇异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了解,始终是一个谜。梦到底是什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人类对梦进行探索和了解的最基本的理由。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揭示梦的奥秘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关梦的故事更是不一而足。而中国古代对梦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周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梦”,在其伐殷的过程中,就以“朕梦协朕卜”来鼓舞士气。列子认为梦是“神游”、“神遇”的产物。他在《周穆王》中讲道:“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梦者之神只有在与梦中事物交遇后才构成一个梦的世界。三国演义中说关公败走麦城,玄德至夜,就室中起一阵冷风,灯灭复明,抬头见一人立于灯下。玄德疑怪,自起视之,乃是关公,于灯影下往来躲避。玄德曰:“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关公泣告回:“愿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讫,冷风骤起,关公不见。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认其为关公托梦,故遂起兵伐吴。在《周穆王》中提出了:“神凝者想梦自消”的观点。“神凝”是相对与普通人的“神游”和“神遇”而言的,指出了人并不一定要做梦的,这就是著名的“真人无梦”的观点。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