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医生: 现在大家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案特别关注,各大报章都在连篇累牍地反思“马加爵现象”。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马加爵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马加爵不健全性格的成因,有人从文化学角度推论“暴力文化”对马加爵的潜移默化等等。不知你有何看法? 王某 王同志: 应该说,你提到的上述分析都很有价值,但都是建立在目前所知信息的基础上,而警方透露和媒体报道的信息非常有限。据马的供述,他杀人的直接原因是打牌时那几个同学污蔑他作弊,而平时他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我个人觉得上述原因不足以导致如此血腥的结果。一名受过高等教育且此前并未杀过人的大学生,竟然像个职业杀手,对人的生命没有一丝敬畏,如果没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怎下得了如此毒手? 现在,真实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从小学到大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据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表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占到1%左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而其中人际关系这一因素常被忽视。我们认为,大学生非常需要心灵间的沟通,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是获得良好心态的最大障碍。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对还比较薄弱。 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的深思。这一事件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我们长期以来还缺乏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和人性方面的教育,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教育。另外,我们还应反思,人格的完善与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