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男女老少,每个人每夜都会做梦。梦是睡眠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梦幻是一种入睡后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人在睡眠中,由于大脑皮层抑制不平衡,部分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产生的。 做梦的起因归纳为身体内部的某些生理变化以及外部刺激等两个方面。事实上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睡眠分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一夜中两种睡眠交替进行。梦发生在快波睡眠中。在这一睡眠过程中表现为肌肉松驰,眼球转动,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及呼吸急促等现象。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梦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于生物信息运行和惯性作用,清醒状态记忆下来的各种较强的刺激信号,都可以继续在睡眠中起作用。经过睡眠中的生物信息运行机制模糊运转后,在梦中往往使得清醒状态下的生物信息运行惯性得到满足。而梦的内容通常是不连续性的、片段的、跳跃的,是不受意识的左右,无思维逻辑的,有时甚至是荒谬的。有梦睡眠与无梦睡眠,共同构成了整个睡眠过程。德国脑神经学科科思胡贝尔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做梦是对大脑有益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益于信息的整合,有益于锻炼大脑的功能,所以我们不必对睡眠多梦的正常生理现象担心。⑤ 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