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关注儿童攻击行为(五)——攻击行为的矫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03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生活在有良好家庭气氛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要避免争吵、打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不应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作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让他反省,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为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态度鲜明,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3.引导有攻击行为的孩子移情换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 对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指出,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引导孩子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然后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像,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  4.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 有些儿童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重点不仅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心理科 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禁欲对人健康不利
下一篇:一起杀人案件的背后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