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发泄”,人们便认为它是贬义词。不错,在文学上,“发泄”是属贬义词,但在医学上,“发泄”却系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由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就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导致人们致病的一个不利因素,压力过多,就会失去心理平衡。所以,我们要善于及时释放心理压力, 医学上叫做“发泄” 。 现实生活中宣泄的方法很多,人与人因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条件各异,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不同,从小小的一声叹气,到大声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泄作用。倾诉和呐喊是人们最常用的宣泄方式。 倾诉,是化解心中苦闷与抑郁的绝佳方式。事业、学业遭遇挫折时,学会对关爱你的家人倾诉;爱情、家庭经历磨难时,学会向你的知心朋友倾诉。一吐为快之后,往往能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平添搏击人生风雨的激情。心理咨询当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听求助者倾诉。倘若自己有了心结时要学会倾诉,那是对倾听者的一种信任;面对倾诉,我们要学会倾听,那是对倾诉者的理解与尊重。 韩国有个"皇帝长了驴耳朵"的民间故事,说的是皇帝长一对驴耳朵,这个秘密只有理发师知道,但皇帝让理发师发誓保密。日子久了,理发师觉得这个秘密憋在心里很难受,可又不敢对别人说,结果差点要发疯。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在地上挖了一个大洞,每天对着它狂吼:“皇帝长了一对驴耳朵!”大喊过后,他顿时心中大快。呐喊能化解人们堆积于一时的抑郁,其身心机制用现代心理科学解释是"疏泄疗法"的一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在我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发泄是消除心中怒火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发泄可以减轻精神疲劳,使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精力充沛地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去。请不要将心理压力“存放”在心中。若不将它发泄出去,它会越积越多,到时来个总爆发,那就麻烦了。但是,别让发泄走上误区。有人在外头受了气,回到家对着家里人吹胡瞪眼摔盆砸碗,将心理压力转嫁到亲人身上,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 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