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性行为具有隐私性, 如性心理或性行为被人知道而产生耻感。耻感源于害怕被周围人所厌恶和性观念、性心理歪曲的认知。耻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部分,它使人从众从俗。性耻感的出现较罪感为早,当大人对婴幼儿的光屁股形象说:“羞!羞!羞!”时,儿童便开始萌发耻感,当少儿有手淫行为时往往会受到成人的严厉指责或惩罚,少男少女的性羞怯是性耻感的轻微形式,是几乎每个人从童年过渡到成熟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性罪感却远不如性耻感这么普遍。性羞怯的克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其表现为成人在与异性交往中无拘无束、大大方方、合乎礼貌的行为方式。性耻感往往在社会交往中为当事人所明确感受到和认识到,有时会影响到男女的正常交往。对性的羞耻感与性的道德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如中国封建时代人们遵循“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的教条,对男女间私赠定情信物或死去丈夫的女人再嫁人的行为认为可耻。封建时代禁欲主义的性压抑教条要求人们“清心寡欲”,屏弃一切关于性的意念、情感与欲望,一旦想到“性”就是可耻的罪过,只有为生育目的正式结婚后的性行为才是正当的,人们在这种思想偏见的长期禁锢下,普遍对性存在着羞耻感,至今,仍然影响深远。例如,一些性功能障碍或性病患者往往羞于就医与隐瞒病情。不少被坏人强奸的妇女由于性耻感不肯及时报案,宁愿自吞苦水、对人隐瞒,结果不仅自己痛苦,也使罪犯逍遥法外。有些诱骗拐卖妇女的罪犯,在强迫她们卖淫之前,往往先对其奸淫,以摧毁她们的性耻感,从而任凭他们的摆布。对性耻感应“一分为二”:对不正当性行为的羞耻感是正当的,它有助于妇女建立自爱、自重心理以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或性侵犯,从而保护自己的贞节;然而对封建糟粕成分的性耻感,由于它上述的诸种消极作用,则应予以屏弃,有时性耻感是男女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病人在进行心理治疗时要改正病人的性观念,纠正病人的性耻感,如能消除性功能障碍的性耻感,对部分性功能障碍患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冼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