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医生:您好! 现在作为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已经走到非常尴尬的地步。首先要让孩子通过各种考试,要尽量考好,要成绩优秀,以便将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有出路。另一方面,要强调心理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可是如今考卷上只考知识,不考其他内容!家长也只能将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钱×× 钱××:您好! 如今受社会上“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和“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影响,以知识教育替代素质教育,忽视生理、心理和人品开发的问题十分严重。对于这种状况,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出现了这种十分奇特的现象:当我们制造了许多智力发达,少年老成的“小大人”时,却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对在校大学生和成人进行起码的基础文明教育,包括进行“便后冲洗”,“洗完手关水龙头”,“人走关灯”,“如何尊重他人”等等,出现了有违教育规律的严重倒错。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走向成熟称之为社会化。按照社会学的有关原理,个人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环境中完成的。其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人生伊始,个体求生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过程正是通过家庭实现的。童年时期建立亲密情感,学习语言,内化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等人生社会化的奠基性工作主要是通过家庭进行。家庭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儿童社会化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学校也是一种对于个人社会化具有特殊价值的环境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它还利用其自身的独特组织方式教授学生家庭以外的文化、角色、价值标准以及礼节和仪式等。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主要还是知识性教育。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成为青少年成才的最大障碍。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