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艾滋病病人的逐渐增多,许多人“谈艾色变”。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知识缺乏,宣传误导。有一些人有了高危行为后,便认定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由此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称为艾滋病恐惧症。俗称“恐艾症”。其主要表现是: 1、绝大多数为男性,几乎都曾有过高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在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后,这些人由于听到或看到一些有关艾滋病的报导或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艾滋病的起因和严重后果,事后而联系到自己,开始感到惊恐不安。 2、由于对艾滋病认识的不足,怀疑自己被艾滋病毒感染,出现发热、腹泻、全身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口腔白斑等现象,总之,艾滋病毒急性感染期有的症状、体征,他们都会入号对座相应出现。 3、多次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但总怀疑检测结果,总觉得自己就是那1-2%的假阴性。 4、无心工作,茶饭不思,夜不成眠……考虑了许多问题,自己得了艾滋病怎么办?如何面对老婆和孩子?丢掉工作怎么办?会被社会抛弃?会葬送了自己的下半辈子!他们整天处于恐惧、忧郁之中。其实,除了卡波济肉瘤相对特异外,艾滋病本身并没有特异的症状,只是艾滋病毒侵犯了免疫系统,引起了免疫力低下,才会引起各种感染症或罕见的肿瘤。但人体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比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外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也会发生各种症状,比如我们平时所常见“感冒”、“腹泻”等。 得了艾滋病恐惧症这些人整天处于对艾滋病的恐惧之中,就会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出现肌肉痛、全身痛及皮肤、口腔感染等症状。严重时就会成为焦虑症和疑病症,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恐惧呢?首先他们应该相信科学,正确地对待自己目前的情况,如经检查确定未受艾滋病毒感染,就应放下思想包袱。其次正确的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如“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办公用品、共同办公”、“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共同进餐”、“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这些行为或方式不会传播艾滋病,必要时可以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储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