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您的孩子患有抑郁症吗?

发布时间:2016-05-03

近来报刊、电视、互联网上经常报道某某名人患了抑郁症,某某大学的学生因抑郁症而自杀,似乎抑郁症离我们不远。确实,有报道说,约有1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一段时间的抑郁状态,特别是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常会出现一些过激的想法和行为。因此早期发现青少年抑郁就显得十分重要,下列几种表现有助于您早期发现您孩子的抑郁情绪,及早地找专科医生求治。 一、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孩子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二、似病非病。这类孩子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 四、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五、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您的孩子有上述一种或几种表现,请您多加留意,如情况比较严重,请及时与心理医生取得联系,以免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周宏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如何帮助孩子解除网瘾
下一篇:男性一生性功能的变化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