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和躯体是在同一个生命系统里共同起作用的。因此.疾病均有生理和心理两种因素的作用。当心理因素在疾病中占较大成分时,心身失调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例如,人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可首先产生各种形式的情绪反应,诸如焦虑、愤怒、悲伤等。这些原来都是属于人体的保护性反应,可伴随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并造成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因而可见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或舒张、血压升高、呼吸增快、胃肠蠕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等。这些变化是在动员机体潜在力量以应付恶劣环境,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张先生现年40开外,任某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平素体健无病,但工作压力甚重。自跨入不惑之年后,下班后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感到疲惫无力,以后上班时也渐觉力不从心,并出现心慌、胃病等现象,去医院检查,部无异常发现,药也用了不少,可症状总不见好转。后来在一次大型的义务医疗咨询活动中,一位心理医生听了他的介绍,认为他胃病、心悸、乏力等与他长年工作紧张、心理压力过重有关,诊断他为隐匿性抑郁症,张先生服了一个月的抗抑郁药,各种不适症状竟神奇般地消失了。但是,如果情绪反应过强,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均可导致持续的情绪反应,产生持久和严量的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也都发生紊乱,进而就使相应的内脏发生器质性改变。其中主要的心身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以冠心病为例,1959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提出A型性格学说,认为A型性格的特点是易急躁、易激动、进取心强。这些是易患冠心病的性格基础。遇到工作繁忙、岗位责任重大等情况时,加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就易患冠心病。 了解了心和身的关系,我们不难得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健康是十分重要的。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进一步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这一点看,我们对普通人群开展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有积极的作用。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