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医生:您好! 我的儿子兵兵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是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玩泥巴,他可以将泥巴捏出各种形状。我每次看见了都很生气,因为他总是把自己弄得跟个“泥猴”似的,一点也不知道心疼我们给他买的新衣服。孩子这么顽皮,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对待他呢? 张×× 张××:您好! 淘气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率真的表现。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况下,“淘气”是孩子聪明、富于想像力和创造性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淘气”,赏识孩子的“淘气”,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气,让孩子在淘气中学习,在淘气中进步。 孩子淘气,多数表明孩子性格好动,求知欲强烈。孩子在淘气时往往充满丰富的想象,也容易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和探索能力。但在多数父母眼里,这样的孩子却是不听话、好争斗、叫人头疼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不听话恰恰反映他有主见,而所谓好争斗恰恰反映他有进取心。虽然主见多带有主观和无知的倾向,进取心也有些逞强和虚荣心的成分,但这并不能掩盖孩子在淘气中所表现出来的值得父母赏识和鼓励的闪光点。因此,对于淘气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赏识的角度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可有针对性地带孩子看电影、逛公园、参观展览馆,或者学习唱歌及绘画等。通过多渠道教育,因势利导,更换兴奋点,将他们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适当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和求知的心理和需求,而且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因此,面对孩子的淘气,父母不仅不要感到生气和难过,更要给予赏识和鼓励。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淘气中看到他的创造性、想像力和求知欲,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让孩子在淘气中获得知识、掌握做事的方法,进而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 “做坏事”与“淘气”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年”与“淘气”是自然连在一起的,淘气是天真、幼稚的表现,有其积极的意义。淘气说明孩子有活动能量,精力旺盛;淘气说明孩子心智活跃,心态宽松;淘气说明孩子里探索周围世界的积极性。孩子的许多淘气行为都是出于好奇,是一种探究、解惑行为。可以说,淘气并非坏事,它绝不等同于捣蛋与过失。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淘气”横加限制,把孩子管成遇事缩手缩脚,低眉顺眼,从而影响他的思维发展,并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对孩子的淘气,家长当然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孩子往往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把握能力,所以大人的调教也是必要的。再则,在孩子出现淘气行为的过程中蕴含着教育契机,家长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孩子犯了过失要坚持多劝诱、多疏导、多示范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明辨是非,鉴别对与错。为了培养下一代,希望做家长的也能走进孩子们的“淘气”中,去引导,去鼓励,去帮助,去发现,让更多的“淘气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