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们”你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了吗? 〔伍医生信箱〕
发布时间:2016-05-03
伍医生:您好!
我家小孩今年是高考生,如今高考分数已经划定,并拿到了入学通知书。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孩子如今处于一种漫无目标的“真空”状态。暑期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上网、玩游戏、看碟片,或是和同学出去喝酒。这种尽情放松的方式,让我有点担忧,您说该怎么办呢?
张××
张××:您好!
考生们在高考时和高考前精神高度紧张,高考结束后突然释放,这与日常生活容易形成反差,对于考生们出现的一些放纵行为和反常现象,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设想,常常因为过度玩乐而荒废学业,结果开学后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引发各种学习或心理问题。其实,大学生活并不是人们想像的无压力,那种“苦高中,耍大学”的观念应改一改。所以,在收拾行装准备跨进大学校门之时,不妨对新生活多些准备。
首先,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用;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对于习惯于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同学来说,可能会突然感到“失重”,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面对这种转变,大学新生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
其次,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学会自我管理也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如个人生活物品的保管和利用,生活费如何花,衣服、被单得自己洗,生病了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我管理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人的学习效率。
第三,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的对手变了,大家都很厉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地位;另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点。不过,有些人会因为看到自己的弱点而自卑,长时间情绪低落,甚至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因此,对自己弱点的“发现”,既可能成为成长的阻力,也可能成为成长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自己。
最后,大学和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更高。中学同学虽然家境不同,但大都是在同一地区生活;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对待个人空间、个人物品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态度往往就不同。因此,宿舍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