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医生: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14岁,读初一,成绩一般。孩子性格有些内向,做事情总是信心不足,这可能和我的管教有关。平时我批评的多,表扬的少。老师让我对孩子多鼓励,但是我却找不到孩子的优点,我应该如何去鼓励孩子呢? 王×× 王××:您好!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所以您所问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所困惑的问题,我们如何去鼓励孩子?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我们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怕失败了只是说明这个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应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同时并不降低他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力。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失败的时候,常常会对自己说: “你看,这下可彻底摔了一个大跟头。”或者说:“你看,你做不了这件事吧。”或者说:“你真是笨蛋,怪不得没有人喜欢你。”而我们用鼓励方法教育孩子们,却应该学会接受失败和错误,并使其成为做人的一部分。他们应该习惯对自己说:“这次我失败了,但我还有另外的机会。我知道我是可以成功的,下次我一定要努力。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我的朋友懂得那些,他们仍会喜欢我的。” 学会适时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持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方法。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不会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家长主观而不问青红皂白地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有自信的孩子,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好坏。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将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自行选择、决定,使他们看到正确结果。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个大局势能够做出多少贡献,由此找出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使他们懂得他们是整个社会集体的一分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鼓励的重点侧重于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是家庭的一员,而赞扬更侧重于个人,个体本身。用鼓励的方法,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使我们的周围感觉到我们的存在,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鼓励使孩子认识到,只要他们肯于尝试,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穷的乐趣,这样才能塑造成完整的自我意识。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