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今年五年级,是个学习成绩好且很聪明的孩子,爸爸妈妈总是夸她,爷爷奶奶更是赞不绝口,逢人便说孙女功课好,聪明,听话。周围邻居也常常把她当作典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最近临近期末考试,她却总是闹肚子疼,家人很着急,带她四处求医,也查不出毛病。医生建议带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妈妈带着她来做心理咨询。彤彤看上去跟同年龄的孩子没啥区别,乖巧伶俐,讲话条理清晰,但谈到考试,脸上顿时变了颜色:“阿姨,我跟您说的话您不会告诉我妈妈吧?”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才讲起发生在四年级的一件事。原来四年级期末考试,彤彤不小心把一道数学题理解错了,结果那次考试不太理想,正巧当天有点拉肚子,爸爸妈妈很紧张,带她到医院打点滴,后来就好了。爸爸妈妈对她的考试成绩也没说什么。现在又要考试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会考个什么成绩,于是就这样了。通过跟彤彤的交谈发现,问题原来就出在表扬上。家人和邻居的反复表扬让她成为一种负担,感到很不安,怕考试不好,大家就不再认为她是聪明的孩子,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她。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在年幼时,自我评价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往往借助于外在的评价系统作为参照,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好或坏的评判,父母对孩子评价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评价的准确性。过度的表扬容易使孩子为了得到赞美而“过度”表现,这种表现并非自觉的,而是为了某种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人们又会盼望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 耿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