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咨询可以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为什么必须在时间上予以限制呢? 首先,由于咨询时间予以限定,可以让来访者有安定感,使来访者能够充分珍惜并有效利用这一时间。 其次,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成长的刺激剂。一般情况下,咨询次数为一周一次或两次比较普遍,这样可以使来访者在间隔期间充分回味咨询时的体验,并将其作为自身走向适应的成长的刺激剂。因此,一次两小时的咨询不如一次一小时分两次咨询的效果好。 再次,可以促使来访者进行现实原则的学习。要让来访者知道,咨询者也有自己的生活,除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人要找咨询者咨询。自己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因为世界上并不是也不能仅为自己。这样的一些体验学习的意义,就促使来访者从咨询中的快乐原则转移到现实原则而得以成长。 限制时间的第四个理由,是促使来访者产生分离的体验。人生是一个分离的连续过程,与母胎的分离、与乳奶的分离、与家庭的分离(入学、结婚)、与孩子的分离(孩子的成长、结婚)、与配偶者的分离(离异、死别)、与工作的分离(离职、退休)等,这一系列的分离既是痛苦和伤感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离也含着成长的意思。因此,限定—定时间,让来访者重复这些分离所带来的伤感和复杂体验,可以促进入的健康成长。 但是,咨询时间的限定也不是绝对的。根据来访者的病理状态、心理发展程度和年龄大小,来约定时间、间隔及咨询次数。例如,夫妇咨询的时候,可能需要一次一个小时以上才能满足双方的需要。 咨询者若因为会议等原因不得不提前结束咨询谈话时,需要在咨询开始时向来访者说明,避免咨询半途时突然告知而引起来访者的不安和不快。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