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神经症这个专题源于去年做的一个心理治疗的案例。小周高考前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渐渐觉得身边的东西总会丢失,所以不断去检查身边的物品,小周知道这样不必要,但是仍然无法停止检查,因此小周整天纠缠于检查和控制检查之间,心情烦躁,无法专心学习,成绩下降。小周多次在各大医院就诊,结果被告知得了神经症,无须治疗。小周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决定退学。在退学前,小周打算到我院心理科试试。结果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小周已经基本康复,而且顺利地参加高考,并考入重点大学。小周去上学前,告诉我,他身边有许多类似的症状,让我在今后做一些这些方面的宣传,所以我便有了做这个专题的想法。 “大医院”的医生说的不错,小周是得了神经症,俗称神经官能症,但决非无须治疗,而应该尽快在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老百姓中有一个观念,认为神经症是怪病,怪就怪在找不出明显的“病情”。神经症,说它是病又不像病,说不是病又明显有问题。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感兴趣,这是病吗?对什么都疑神疑鬼,对谁都不放心,这是病吗?洗手、洗澡、刷牙,洗刷起来没完没了,这是病吗?我们需要告诉读者的是,这就是病。神经症患者的一般表现就是:烦恼太多和不自觉地强迫自己。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我国的患病率为13‰~22‰。神经症也是内科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常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长期烦恼,心理痛苦。 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分为以下亚型: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症及其它神经症。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病前多有某种性格特征;③临床相呈现出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多种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除部分癔症患者外,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我们的专题目的在于,宣传神经症有关知识,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特别类似小周情况的人们,知道了有关的知识,避免病急乱投医,节约了就医的时间和成本。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