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暴食和自我诱吐的女青年 小康,女,24岁,未婚。5年前患者因受高中同学谈论身材,觉精神受刺激,心情低落,并不定时暴食暴饮,饭量是以前的的4至5倍,食物内容无限制,进食后不良情绪消失。因怕长胖,进食后行自我诱吐。门诊时,患者每1-2小时需进餐1次,若不进餐即饥饿难忍,伴头晕、心慌、不安、易怒等,进食后症状缓解,体重并无明显改变,精神状态:神智清晰,能详述暴食经过,对此深感苦恼、焦虑、抑郁,积极来心理卫生中心求治。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共分三块:一是精神动力学分析。通过开始的2次交谈,了解到患者幼年在学习体操的训练中,被体操教练责骂训斥而产生消极和痛苦的心理,但母亲对她寄予很高期望,因而逐渐出现紧张、不安、忧愁,遂以暴食缓解心理压力,又担心身体变胖而自我诱发呕吐。医生在交谈中对患者热情、尊重、接纳,建立信任友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她的诉说及对家属的介绍,细心观察她的表情、动作,对患者叙述的问题和看法,要注意倾听,避免立即评论,更不能表现出漠不关心,启发患者敞开胸怀,取得信任,鼓励其发泄内心的不快。 二是认知行为治疗。患者一直对自我形象要求很高,利用患者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和担心变胖的心理,及时正确指导进食行为的标准、数量、质量以及时间安排,解释关于进食障碍生物学及心理学关系的信息。为什么人们的信念会随环境而改变,指导患者对膳食、体重和体形错误观点的认知性重建,来促进自我接纳和建立正性的自我形象。每周定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掌握本病的基本知识及防治原则,结合病情给予解释分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解患者的心理顾虑,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锻炼身体、读书、写日记。制订计划,督促执行,并及时给予点评,令其找到自身的价值、位置。逐步培养激发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促进患者自身病理心理的转化。正常进食行为为治疗的首要任务,与患者一起研究进食状况的解决方法,定时定量进餐,制订出入量登记及营养均衡食谱。最初两周要求一日3餐都需要在限定场所进行,有人陪伴,作为反应预防,要求进食完2小时后才允许上厕所。通过规律进食模式的建立,消除患者进食中及进食后的焦虑、恐惧心理。逐渐帮助患者减少过度进食的行为,正确指导患者对各种食物营养成分及合理搭配的认识了解。 三是对治疗的巩固阶段。当患者出现了正常的进食行为,医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允许其独立进餐。独立到房间外活动。指导患者做好日常记录,包括膳食、活动、体重及进餐的情况。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和判断,打破恶性进食状况的循环,确定患者能承受的后续治疗措施,逐渐扩大患者的活动空间,直至达到稳定并能够自我控制。 患者在治疗期限结束时,还要继续干预,维持这种特殊的治疗、观点和思维模式。3月后饮食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病情稳定。 (声明:所有案例均经技术处理和患者同意,其余人请勿联系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