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放松疗法

发布时间:2016-05-03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放松训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消除运动员、学生的紧张,提高成绩及可改善应激反应,治疗多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与神经症。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方法、自生训练、自我催眠、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气功、瑜枷、坐禅等。通过肌肉从头到脚有序地收缩松弛,使患者得以全身心放松,通过反复有意识的练习,形成一种固定的随意可得的行为,当达到这种境地之后,放松就成了生活中习惯的反应模式,从而改变患者原有的反应模式,以防止焦虑的发生或改变焦虑的进程,更好地与环境适应。放松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显著性疗效,尤其对躯体化症状、情感症状疗效明显,因为放松训练训练可调节心身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为广大患者和健康人愿意接受。 但是放松疗法也有不良反应。例如,在进行放松训练时,练习者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感觉,比如抽动、颤动、麻木感、痉痒感、烧灼感、不平衡感、上浮感、眩晕感以及知觉变化等,也就是出现我国气功中的“得气反应”或在自生训练中所谓的“释放现象”。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内环境重新组合引起的由交感神经控制向副交感神经控制优势转化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大脑中储存的异常能量,通过放松而被释放出来了所谓自我解放。这些变化有利于心身功能和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把这种变化用于治疗,也就是通过训练摆脱压抑,或自我言语化,即边做自我训练,边使其说出心理矛盾而把被压抑的能量化为言语等,以恢复混乱了的大脑自我控制机能。大量事实表明,放松训练的确可调整大脑皮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然而,这种调整的效果仅是根据被训练者主观经历的内部感受,不能用客观标准去衡量,因此就难以确知机体功能失调的情况以及放松调整的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病人,很难达到完全的放松状态。因此,放松训练有一定的适应症,要在有专业知识的人指导下进行。                          王万章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由工作变动引起失眠的王女士
下一篇:心理医生谈病根(十一)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