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与需求,没有了食欲,个体将无法生存。当一个人没有食物的时候,他会不顾脸面地去争取,甚至于去偷、去抢。在任何朝代,老百姓要是温饱得不到解决,当权者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穷则思变”,往往盗贼四起、甚至暴动造反。 生物学的研究早已阐明,在人的大脑内的丘脑下部有一个饮食中枢,当体内能量短缺、血糖下降、需要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通过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饮食中枢,产生饥饿的感觉从而产生摄食的欲望。除生物原因外,食欲还受许多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几乎家喻户晓:每次给狗喂食物时同时给予铃声刺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给食物而仅给予铃声刺激时,狗亦会产生食欲的反应----胃液分泌,因为铃声与食物中枢建立了临时的反射机制。 人类也有相似的例子,“望梅止渴”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到了饭店,即使不吃饭也会产生食欲。经常吃臭豆腐的人,对其臭味也会产生食欲。当然,也有特殊的例子:一个孩子每天和爷爷奶奶一道吃饭,爷爷奶奶总要批评孩子的进食毛病,“坐坐正、不得挑食、饭米掉了”等等,导致孩子心情非常苦恼而食欲下降,现在,孩子吃饭时一见爷爷奶奶在旁边,孩子就啥也不肯吃,厌食症也就逐渐产生了。 认知对食欲的影响也很明显,不喜欢吃苦瓜的人在听了对它的“败火、通便”之后也不再觉得难以下咽,“龙虾”在人们的宣传抄作下,很多以前不吃的人加入了吃“龙虾”的队伍中来,以至于“龙虾”差不多被吃绝,不得不通过人工喂养才得以繁殖上市。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