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青少年儿童心理⑥

发布时间:2016-05-03

孩子间发生纠纷,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纠纷,必然有一方吃亏。孩子吃了亏,有的家长是“惹不起,躲得起”,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内向、怯懦、孤僻性格。家长中更有“代儿骂、代儿打”的,自己孩子吃了亏,怒火中烧,“御驾亲征”,拉着孩子去“算账”,这样同样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养成依赖父母、不敢独立处事的心理,且有失风度,造成邻里关系紧张。可见,上述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间发生纠纷,自己不会解决,家长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孩子发生纠纷后,家长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皂白不分地说:“谁欺负你了,找他算账去”等等,使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的”、“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鼓励孩子讲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   2、与孩子共同分析情况。爸爸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找到事情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指导孩子自己处理、解决纠纷,孩子间发生纠纷,爸爸妈妈应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处理、解决。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应教育孩子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孩子自己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倘若责任完全在对方,则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去和对方讲理,从而培养孩子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良好品质。   4、和对方父母交心。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5、不要约束孩子的交往。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董晓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漫谈7
下一篇:强迫症专题讲座3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