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漫谈7

发布时间:2016-05-03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并在后来发展成本我、自我和超我。首先,必须申明,心理学上几乎所有的关于人格的理论,都不是神经解剖结构真面目的客观存在,它们都是心理学家的理论假设或假说,因为,涉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学科,至今为止还是以描述性为主的科学,这些看似虚构的理论框架只是方便人们不断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开展研究工作。 人的心理最表层的是意识,也就是平时我们观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是指我们既看不到又意识不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而介于两者之间的若隐若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就是前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活动遵循初级思考程序,它的特点是没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分别,没有理性和逻辑性的制约,一切需要可以在幻想或想象中实现,不受现实的限制,为所欲为,依照快乐原则,好象童话或梦幻世界,它和人的情感世界联系极为紧密。而意识层面的活动遵循次级思考程序,它依照现实原则,受时间、地点、逻辑、道理的限制,它要求人们按照理性生活。从功能上进一步阐述,本我是代表人的本能和原始的部分,它包含着欲望、需要及内驱力,并希望得到满足,本我依照快乐原则。超我属于人格发展比较高级的部分,它依照道德原则或利他原则。当本我与现实社会环境相接触,不可能为所欲为,不可能想要什么就能满足什么,本我不得不与外界要求(或超我)相妥协与适应,这样,自我就被表现和发展出来,所以,自我是协调本我与超我的现实执行者,它依照现实原则,它是综合各方面需要,做出的现实的判断与选择。在心理治疗中,常用猪八戒、孙悟空、唐僧分别代表本我、自我和超我,但实际上,大家发现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三个还真地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说,人格是一个统一体,是联合运作和综合起作用的。(叶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下一篇:青少年儿童心理⑥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