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警惕老年人患催眠药“药瘾”

发布时间:2016-05-03

药瘾是当今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病,它同毒瘾、烟瘾、酒瘾同属一类社会病,是一种社会瘟疫,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性命。药瘾甚至比酒瘾更危险。据瑞典医学院统计,在2000名被送往医院抢救的药瘾者中,死亡率高达25%。这些药瘾者大多数是服用安眠镇静药成瘾的。他们大部分各有自己的一段痛苦的生活遭遇,如离婚、丧偶、疾病折磨、工作劳累或不顺、生活恶性刺激等。他们采用服安眠镇静药的方法,来减轻忧伤和痛苦,缓和紧张情绪。小剂量渐渐不起作用,于是就自作决定,加大剂量,如此恶性循环,终于陷入不依赖药物就难以生活的危境。前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就是服用安定成瘾,自作主张,下令让护士(医生不给)设法购买安定,逐渐加量,最后终因超量服用,一觉未醒,与世长辞了。这种教训是我们应当牢记的。     据报道,5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使用催眠药的人随着增龄而增加,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16%以上的人使用催眠药。其中连续使用1年以上者达75%,少数老年人连续使用催眠药高达10年以上,而在医院或康复医院中老年人使用率更高。然而,由于老年人机体对催眠药的反应性增高,对催眠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生了变化,易使老年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便服用药物。要认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药物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既对人体有利,又对人体有害。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无毒的药物。因此,对用药要采取特别慎重的态度,对于催眠药也是如此。如果必须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在短期内,应避免长期连续用药。其次,医生开药既要想到药物治疗作用,又要想到药物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医生越多,药原性疾病的发生率就越低。现代医学伟大的先驱者之一的奥斯勒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公众不随便服用药物。”他认为宁可袖手旁观,也不采取任何没有得到科学验证的治疗措施。许多疾病并不总是导致死亡,而是某些药物产生副反应所致,所以要教育医生尽量不开不必要的药物。第三,已有催眠药药瘾的老人,应当下定决心,与戒毒、戒烟、戒酒一样,尽量逐渐减量,以至做到不依赖药物,免除药物的毒害。 (顾雪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睡眠知识专题②
下一篇: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简介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