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球迷闹事心理浅析

发布时间:2016-05-03

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不会忘记:3月24日,在陕西省体育中心球场,陕西国力队与青岛颐中队比赛临终场前发生的球迷骚乱事件,在国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球迷看球赛为什么会闹事?纵观我国自1995年开展足球职业联赛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球迷闹事现象,除了球迷观赏经验、裁判执法水平、赛场氛围、球迷自身的性格和气质等因素外,笔者以为还与球迷的“依附情绪,从众心理”等群体心理及个体的心态反应密切相关。 首先,球迷随着赛事进程会从自我意识中的旁观者逐步转换为临场参与者是球迷闹事的基本因素。观战的球迷平时心中均有其崇拜的偶像和为之倾倒的球员(队),尤其是对本地区的主队又有一种亲情般的偏爱,因此在观战过程中,球“迷”的心境恰恰和心目中的球员(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赢球时则为之颠狂,输球则为之沮丧、失望。当比赛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的”白热化情景时,往往使这些球迷进入忘我的境界,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使自己成为了“队友”、“教练”、“领队”。当赛场内出现与球迷们预想不相一致的情形时,转而又充当“当值裁判”,以非观众的身份——即当事人的身份对比赛进行心理上的参与,并以大声指责、指手划足等形式进行发泄,更由于他们的场外“指导”不具备一点点实际意义,绝不可能在瞬息间对比赛进程的逆转产生明显的效果,于是狂热的球迷更认为所有这一切可产生的结果,都是场内的角色(运动员、教练员、领队)没有采纳自己的主张而造成的,在这种虚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和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理支配下,并经过角色转换(要是我怎么怎么踢,怎么怎么传,要是我就怎样射门……嘿!就会……)在进一步强化了的参与意识作用下,首先迁怒于裁判,接着是球员、教练员,随着赛程的发展,最终用超越正常理智的方式爆发出来了。 其次,注意力过度集中和个体差异,影响了对赛场客观情况的判断,得出了非完整的推理是球迷闹事的重要要素。根据视觉规律,一定时间的个体注意力,只能集中于某一区域范围内,足球场地广阔,观众个体对视觉区域范围外的空间一般很少注意到,且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强度高的集体比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必须要求观众有高度的注意力。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视觉疲劳、周边的干扰、非比赛刺激的出现(如空中的彩球、各种广告标志等)都可能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球迷不可能死死地盯着整个赛场,即使能勉强集中注意,也会对场内的动态发生某些错误的判断,极可能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猜想,作出同裁判员不一致的判定,当裁判的判定不能等同自己的意愿和猜想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干预的念头,而这种念头和临场参与意识融合在一起后,也就构成了球迷闹事的潜在动机。 第三,观众体育知识的片面性和媒体对体育比赛中部分情节的误导,也是造成球迷感情用事的原因之一。绝大部分球迷对足球比赛知识的掌握,除了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获取外,多数是靠观察或足球群体中的谈论并进行逐步感性积累形成的,足球观众用这类感性积累去现场评价比赛过程和裁判的裁决,加之少数媒体对一些比赛场景过程的错误渲染,以偏概全的报道造成了球迷们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意念,当他们观赏比赛时,场内发生某些似曾相识但实际不同的场景时,就会作出主观简单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和当值裁判的判定大相径庭,而这类大相径庭的判断在一场比赛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超过了观众“公理”容量,球迷们就会用非常的手段,如吹口哨、嘘声、高声叫喊、向场内掷杂物,甚至用一些极端的手段进行抗议,以发泄胸中的怒气和不满,若结合单个的依附情绪、从众心理转化为群众行为,就会迅速成为一场球迷骚乱。 了解一些球迷闹事的心理规律,减少或杜绝球迷骚乱的现象发生,对治理运动场馆的比赛秩序,文明看球,文明看比赛,改善比赛环境,会有积极和参考意义。 张宝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癫痫大发作与癔症抽搐发作的鉴别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