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弑亲”悲剧为何频频发生

发布时间:2016-05-03

今年初,浙江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因学习压力太大,不满母亲的管教方式,用一把木柄榔头将正在绣花的母亲活活砸死。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震惊了社会。徐力弑母的血迹尚未干净,近日扬州日报又报道了北京一位大学生由于不满父母粗暴、极端的家庭教育,在母子发生冲突时,举刀杀死他的母亲,再次引发一场弑母悲剧。 其实,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父母管教方式不当而引发的弑亲事件又何止上述两起!某市平山镇14岁农家少女农梅红,因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小偷小摸的劣性。去年8月再次因手脚“不干净”遭父毒打,并用铁链锁住她的脚,因而引起农梅红的憎恨,产生了毒死全家的念头。一日,她将家中灭鼠用的“鼠必杀”针剂偷偷倒入稀饭中,结果全家四人中毒,两人不治身亡。重庆云阳县一中女学生晓芸,小学成绩优秀,因一分之差未能考取重点中学,继父拿出5000元让她上了重点中学;而晓芸认为这是继父对她自尊心的轻视,是瞧不起她。上初中后晓芸由于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经常结伴外出游玩,甚至和发廊女泡在一起,因而成绩直线下降。1999年初,晓芸又不辞而别,父母费尽周折将其找到,在对其进行训斥时,母发狠“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听到此话,晓芸害怕极了,产生投毒杀人的念头,她买了四瓶剧毒鼠药,毒死了亲生母亲及祖父、祖母,一个好端端的家破碎了。 这一桩桩青少年“弑亲”血案,在全国各地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世人感叹:这些花季少年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亲人下毒手?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走下犯罪的深渊?如何预防这类悲剧的重演?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思考的问题。 这一起起血案的发生,除了社会因素外,其共同点都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他们中有的从小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在物质上他们要什么,就有什么,因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性格,当他们沾染了不良习气,父母想加以纠正时,便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处理这类矛盾时,父母往往不够冷静,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采取“逼”、“免为其难”,甚至威吓、打骂、训斥等粗暴的方式,结果使他们铤而走险走向极端。 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目前的应试教育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往往不堪重负,产生了厌学的念头;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又不断给他们施加压力,甚至将自己的理想、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不满情绪。当这种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怨恨、仇恨,一旦遇到冲突,这种情绪就会爆发出来,导致悲剧的发生。 一位专家说得好:犯罪的是孩子,错误却在父母。要避免弑亲悲剧的发生,除了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待改进之外,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素质都有待改变和提高。父母要多学点儿童心理知识,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关心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纠正以往那种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文化知识教育、轻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父母对孩子要从小进行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父母、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张宝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弑母悲剧》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抑郁症自疗七法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