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2016-05-03

病案:小赵,男性,17岁,独生子女,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患者幼时生长发育正常。7岁上学,16岁毕业于我市某重点中学,目前读中专二年级。小赵虽个性内向,但上学期间,却爱好各种球类活动,并酷爱绘画、英语、电脑。初中毕业前夕,他自己的意向是读高中,继而进入大学深造,以圆自己的梦想。父母考虑,儿子可能经不起高考的压力,选择教师的职业比较稳妥,故反复劝说儿子报考师范学校,患者无奈顺从。入校后不久,小赵便觉环境不适应,处处不顺心,内心十分反感,逐渐出现失眠、多梦(以恐怖性为主),从第二学期开始产生负罪感,伴食欲不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且与父母感情疏远。为此父母十分焦急,利用假期帮儿子“调整”,采取多种措施均未见效,无奈下只好到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就诊。 分析:患者兴趣爱好甚多,其个性不能认为内向。13至18岁,是青春朦胧期,犹如大海中的孤帆,航向迷茫,举棋不定;而从小又在依赖父母的环境下生活,形成顺从的个性。在上述两个背景下,患者不得不屈从于父母而报考中专。但任何人都有不服从、不暴露、不改变的个性侧面,因而产生逆反心理是必然的。在这种心情下上学,对环境当然不能适应,事事处处反感,为不能上大学而焦虑、烦恼,导致失眠多梦,在负性情绪下,逐渐形成“负罪感”。由于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必然下降。患者就诊时作心理测试,结果忧郁、焦虑、敌对、强迫症状分均很高。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基本符合。 治疗:1.心理治疗;2.配合抗焦虑,提高情绪的药物治疗,其结果令人满意。 教训:1.在青少年期培养小孩广泛的兴趣爱好完全必要,但家长要从小孩的兴趣爱好中,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然后加强特长的“开发”,实际上是智能的“开发”。2.在道德、理想,奉献精神方面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顺其自然”,因为“自尊心”是每个人的本能,要尊重小孩自己的选择。3.从小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以致长大成人能够适应社会,有所作为。(下) 林其根 主任医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让“心”轻松一点
下一篇:减轻幼童的嫉妒心理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