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公布一项调查结果:约35%的人,因为生活过度紧张引起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和高血压等疾病。几乎所有的神经性消化不良、失眠症、头痛、后天的心脏不适等,都由恐惧、焦虑引起,或直接与它们有关。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不是今天头晕,就是明天胃疼。但现在人们对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的认识常有不足,尤其在综合医院,对以躯体形式为主诉的抑郁和其它情感障碍的识别率不高。发生诊断率低的原因是,接诊医生只处理躯体疾病,忽视了情感障碍及其导致的疾病。这些病人长期往返于各科,以各种器官不适主诉就诊,做过各种检查,甚至CT、MRI等检查更是不计其数。而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人格及适应障碍在心理门诊已十分常见。这类病人一部分可以通过药物的帮助获得改善,一部分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方能摆脱困境,配合药物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你一定观察到这种现象:对相同的社会生活事件及情境变化,有的人就受不了,而有的人则并不在乎。这与人的性格有关。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碰到挫折与不幸。有的人面对挫折从容应变,积极进取;有的人则悲观失望,精神崩溃,任意放纵消极情绪的滋长。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便会损害健康,引起一些疾病。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一样,都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十分重要的是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如人在一定的内外界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长期紧张不安、忧郁焦虑、沮丧恐惧的情绪,可引起胃酸持续性分泌增高,久之可导致溃疡病。为什么在情绪与疾病之间会存在这种联系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主管情绪活动的高级中枢,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能接受到躯体各种感觉的刺激,进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并且,边缘系统中还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因而,当人们情绪激动时,所产生的感觉会被边缘系统接受。边缘系统进一步将此信号传向高级神经中枢,并使人体内分泌出某种化学物质,使血液中的致病物质浓度增高,进而导致临床症状。因此,培养人们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预防身心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心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