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正确看待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6-05-03

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竭力使人们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有助于人们学会辨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但是,不少人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必须予以纠正。 首先,心理咨询不等于做思想工作。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做思想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和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另外,某些心理障碍严重者,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其次,心理医生不等于救世主。一些人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解开,而自己无需思考、无需努力、无需承担责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病人绝对服从、配合。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作用,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作决定。来访者须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心理医生,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第三,心理咨询不等于无所不能。许多人有种错误的认识,将心理咨询神化,似乎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上述的几个“不等式”,可以使人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医生进行配合,帮助自己解除痛苦,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记住,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 王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5十2=0
下一篇:癫痫的发病与遗传因素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