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能够导致疾病,动物实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实验者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不同的地方,给它们一样的食物、水和阳光,然后在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头狼。由于长期的惊恐,旁边拴着狼的这只羊羔很快就死了,另一只则健康地长大。 另一组关于新近丧偶女性患病的统计也说明问题:她们冠心病的发病率比另一组女性高出6倍。这种在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就叫“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占整个疾病谱的三分之一,像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痛经、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甚至恶性肿瘤等,都是这类疾病。 什么因素导致心身疾病?消极情绪起着明显的作用。当我们遇到紧张的事情(如工作不顺利,感情变故,家人故去,或搬家这样的小事),都容易导致我们的情绪出现恐惧和焦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所有遇到不良精神刺激的人都会患病吗?不是的。有学者指出,凡是患某些特殊类型疾病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美国一些专家研究认为,A型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竞争性强、办事急躁、时间紧迫感强、过度的敌意)是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 还有学者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刺激事件打上不同的分数,比如:配偶亡故100分,失去工作47分,一些小错(如违章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也有11分。如果1年之中得分小于150分,第二年身体健康;如果1年中得分高于150但在300分以下,那么第二年有50%患病的可能性;如果高于300分,那么第二年有70%的患病可能。这样的结果再次提醒我们:不可忽视各种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许多医院开设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门诊,各种疗法正在替代传统的检查、打针、吃药和手术。但最重要的,还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洪辉 |